红尘

    荒谬的真实
  
  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站在冰冷的水里,因为还在将醒未醒的时刻,心里不禁起了疑问:
  “我在哪里?我在什么地方?”
  水很冷,刚刚从温暖的棉被里暴露出来的双脚特别敏感,有一阵寒战从脚尖一直传到全身,我终于完全清醒了。知道自己正站在床前,而整个卧室正浸满了水,一片汪洋。
  这是我刚搬进来的新家,在整幢十几层大楼的三楼,外面既没有风也没有雨,可是,卧室里我那么喜欢的浅灰蓝色的地毯却全部泡在水里。
  文夫早起来了,正在打电话向大楼的建设公司交涉,要他们派人来看,声音非常愤怒。
  可是,很奇怪的是:我好像并没有生气,我虽然努力想生起气来,但是,这样荒谬的现实却使我觉得很好笑,一直忍不住想笑。
  在平日的生活里,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看得开的妇人,相反的,我常常会在很小的事情上生气。就像这一次搬家,总有很多不尽如我意的地方,甚至连画桌上透明漆的颜色漆得太深也会让我嘀咕个两三天,丈夫看不过去了,说了我几句:
  “不过是一块木头罢了,深一点浅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用久了以后还不是都一样?”
  但是就是不一样啊!原来那样好看的整块长长的桧木板,原来那样柔白的桧木原色,被我几刷子刷下去就变得伧俗不堪,才发现差遣孩子去买的透明漆品质太差,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于是每次站在画桌前就要重新怨恨一次,怨恨自己的疏忽,为什么事先没有考虑到这种种可能会发生的差误。
  当然,在房子方面发生的一些问题也曾影响到我的情绪,原先对这个新家可以说是一见钟情,看了第一眼就忙不迭地要付订金,朋友们要我再多看一些别的房子我都不肯,一心想要这个新家。因此,搬进来以后,每闹一次意外,每出一次差错,心里都会多一层负担,觉得是自己当初决定时的疏忽,情绪就会陷入低潮。
  所以,丈夫这天早上对建设公司的愤怒应该有一大部分是为了我,他想我醒来之后一定会受不了。因此。放下电话转身面对着我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要面对着一个在盛怒之下会对任何见到的人都大发脾气的妇人。
  想不到他的妻子却一反常态,穿着睡衣赤脚站在水里,一面忙着收拾浸了水的书,一颗却张大了嘴在哈哈地笑着,使他大大惊奇。
  我当时也不太能了解自己的心态,也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和平常的表现不一样。一直要到过了几天之后,才能慢慢理出一个头绪来。
  我想,也许是因为整件事情大荒谬了,荒谬到无能为力的程度,荒谬到我就算生气了也找不到可以真正埋怨的对象,更找不到可以真正解决的办法。因此。我才会发现唯一的武器就是自己也要换一种荒谬的态度来面对这个现实了。
  在生活中,有时恐怕真的需要这一种武器的吧,不然的话,要面对那些不断在你身边出现的不可理喻的现实,你又能怎么办呢?
  
    呆滞的境界
  
  高中读的是台北师范艺术科,在那个时候学过弹奏风琴,因为是每个师范生必修的科目。在狭小古旧的琴房里,跟着温和而又有耐心的周老师,少年的我竟然学会了好几首简单的曲子,并且后来一直没有忘记。
  一直也很喜欢琴键上那种黑白分明的颜色,遇到别人家里有钢琴的时候,也总喜欢去按一按,手碰到冰滑的琴键时,就会很自然地弹出少年时学会的调子来,觉得很快乐。
  慈儿三岁左右时,她的阿姨回国来教书。买了一架大钢琴,每次去阿姨家,她就会爬上去叮叮咚咚地玩个半天。有一天下午,我坐到琴前给她弹了一首斯温尼河,我的孩子对我简直是“惊为天人”,整个下午她就一直缠着我,要我一遍又一遍地弹那首歌给她听。小小的孩子也只有到钢琴琴面的身高,两支黑亮的眼睛紧跟着我的双手移动,我想,在她小小的心里一定惊讶赞叹地的母亲能有这样神妙的十支手指,能一遍又一遍地创造出一种奇迹来吧。
  当然,后来也开始让慈儿学琴,并且在她四岁多的时候也给她买了一架钢琴。从每天弹十五分钟到一个钟头甚至两个钟头,从柔软的小手和坐在椅子上小脚就会悬空的小小女孩,到宽厚有力的手掌和高兴起来就弹个没完的国中女主,这中间,十年已经过去了。
  十年过去了,这个春天我们搬离了石门乡间的居所,很多东西都带不走,旧钢琴也送给了一个小朋交,答应到台北以后会给女儿再换一架新的。
  新钢琴送来的那个早上,孩子都上学去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打开崭新的琴盖,对着那一排黑白分明冰冷的琴键,有一些很奇怪的感觉从一些很奇怪的角落里前我缓缓涌来,我忽然呆住了。
  我的双手摆在琴键上,可是我却弹不下去了。这是我女儿的琴,她已经可以在上面弹巴哈、弹贝多芬了,而我呢?我依旧只会弹一些老黑乔和斯温尼河而已,我依旧只知道这么多,只会这么多而已。
  十年过去了。十年以前那个微笑着假装有点厌烦,但是其实心里却很欢喜,一遍又一遍弹奏着斯温尼河的母亲并没有改变,她今天仍然还可以坐下来为她的小宝贝弹出同样的那一首歌,但是,奇迹已经消失了。就算是我的女儿去很宽容地对待我。我自己却不能不感到羞惭起来,十年之间,我因为自己的不变而有了太大的改变。当然,在别的方面我也许还有些什么成就可以让女儿继续崇拜我,但是,无论如何,在钢琴的前面,曾经那样令她惊讶赞叹的神妙奇迹巳经完全消失了,十年之后的今天,她只剩下一个笨拙的母亲,只会在琴键上反复弹奏出一些老旧而又简单的声音。
  我忽然觉得很害怕,不过只是十年而已,怎么就会有这样大的不同呢?而且,这些还都是能够看到、听到和察觉到的改变,那么,在生命里,在有些呆滞不变的境界里,是不是还有一些我甚至根本没有办法会发现、根本没有办法去察觉的不同呢?
  在生命里,是不是还有一些原来很美好的事物,也曾因为我的不知不觉与不变,而终于离我越来越远了呢?
  
    分享
  
  对写信来邀我去演讲或者要我回信的读者,我都觉得很对不起,因为我很少让他们满意过。
  可是,我一直有种疑惑,我必须要让他们满意吗?
  不管我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也不管我表现的技巧的优劣,因为这些都是我自己不能加以判断的。但是,在工作的态度上,这么多年来,我觉得我还勉强可以算是一个认真和努力的人。
  因此,如果我很认真地去写了,很努力地去画了,我还必须要再去演讲和回信吗?
  我想,大家所喜欢的一定是那个在文字里和在画里的我吧,那么,为什么还要把我呼唤出来呢?为什么不能让我继续过着原来的日子呢?
  一个人在一天的时间里,能做的事情实在很有限,而在一生的时间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在这短短一生有限的时间里,请让我们各自在各自的角落里认真地工作吧。让我们在书里、画里和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品里相见,彼此互相分享着对这红尘里种种悲欢的诠释,彼此互相分享着一种了解、一种爱护和一种体谅好吗?好吗?
  
    诱惑
  
  把母亲从医院接回家来已经快一个月了,久病的母亲脾气再好,也有要闹情绪的时候。想一想,在床上巳经躺了一年多了,再怎样坚强快乐的人也有要崩溃的时刻吧。
  那天早上,母亲没有什么理由地一直哭闹着,(当然,其实她有太多的理由要去寻找发泄的出路。)怎样劝慰好像都没有什么效用,我借口一定要去买菜,就把母亲留给照顾她的看护,然后一个人匆匆忙忙地从家里逃了出来。
  按下信箱里有一封朋友的信,我一面走一面急着拆看。马路上的车子不多,阳光很好,小公园里的洋紫荆开着疏疏落落的花,朋友的信写了满满三张信纸,而她信中的字句也象阳光一样逐渐抚平了我那颗混乱的心。
  朋友与我已经很久不通音讯了,大家都忙于生活,忙于在生活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我几乎要以为她已经忘记我了。
  可是,她在信里对一切都没有忘记。她提醒我要继续去画油画,继续去完成那些我曾经计划要画出来的作品,她要我应该无论如何去试一试。
  她说:“即使四五年不见一面,很久才通一次电话,即便根本没见过你,不很知道你,却总觉得有一丝无私的、默默的关怀和牵挂!谁说这不是人与人之间互相鼓舞的强大力量呢?”
  站在十字路口,我一再低头重读她写的这一段,忽然觉得心中充满了勇气。虽然就在前一刻,就在我仓惶逃离的时候,我曾经怎样对生命感到绝望。我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衰老与病痛给了我多大的压力与恐惧,有时候不禁会怀疑起来,如果这就是终点,那么这一条每个人都要在前走的路又有什么值得盼望的呢?
  可是,在这个春天的上午,在开着洋紫荆的路上,在温和的阳光里,在朋友诚挚的字句间,我似乎感觉到生命里真有一种可以去盼望也可以去追求的东西,日子似乎还可以好好过过下去。
  在结局来临之前,生命里仍然有着一种诱惑,诱惑着我们继续兴致勃勃地往前走去。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也是生命本身的一种武器呢?
  是不是这样呢?
  
    生命的面貌
  
  晚饭之后,和丈夫一起下楼去买水果,才发现天气真的转暖了,几乎所有迎面而来的行人都面带微笑,穿着轻软的衣服,懒洋洋地走在春天的街道上。
  住家附近的大圆环边上,有一家时装店正在做换季的广告,好几架电视对着街道同时播映着一卷热门音乐录影带。大玻璃橱窗前,聚集着二三十个行入在欣赏,有站在人行道上的,也有坐在街边的铁椅子上的,那种闲散的气氛对我形成了一种诱惑。
  丈夫和我牵着手也凑了过去,录影带上一个金发的女歌者正摇摆着唱歌,唱的竟然是法文的香颂。
  “啊!是她啊!”
  丈夫首先惊呼,是那个女歌手——西维儿·瓦当。我们在欧洲读书的时候她刚刚开始唱歌,比起当时别的歌手来,她显得削瘦与稚嫩,一头卷曲的金发,一副娇柔的表情,唱一些轻轻软软没有什么特色的歌。在杂志的访问上总是说一些很莫名其妙的话,或者谈她的美容方法,或者给记者看她鞋柜里收藏的两百多双皮鞋等等;当时的我并不喜欢她,总觉得她只是个没有特色的漂亮娃娃而已。
  十几二十年过去了,想不到她还继续站在舞台上。在这一卷录影带里,现在的西维儿有好多地方都不一样了,自信和饱满的面容,坚实的手臂,没有波纹的直发很自然地披在耳后,仍然是金色的。而她的声音却多了几分醇厚的质感,更多了好几分的苍凉。
  录影带继续播放着,是现场节目,西维儿在听众热烈的喝采里重新拿起麦克风,唱一首新歌:
  
    “有过那样的一个晚上
    有过那样的一个人……”
  
  微带磁音的声浪在温暖的夜空里缓缓散播着,街灯下起了一层昏黄的雾气,我退到灯光照不到的角落,刹那间泪落如雨。
  但是我心里很清楚地知道,我流泪并不是因为悲伤。相反的,心里好像有一种满满的力量在互相撞击着,我几乎要欢呼起来,几乎想告诉走在我身边,站在我身边每一个并不相识的行人:
  “我懂了!我知道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啊!”
  生命的面貌原来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原来可以互不相识也可以在某一种遇合里忽然间深深地了解。对于西维儿来说,她永远不会知道我,永远不会认识我,对于她来说,所有的不曾露面的听众只是一个抽象的整体,一种静默而又庞大的存在,她不可能分身去认得台下的每一个人。但是,只要她是站在舞台上,只要她拿起麦克风来,只要她一开始演唱,她就是为那整个静默而又庞大的群体在唱歌,为了所有的,也为了那独一的。
  十几二十年的舞台生涯,为了要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准,一定曾经有过些非常艰难的白日和黑夜吧。西维儿不必多作任何其他的解释和表白,从她的歌声里都已经告诉我了。而我对她的喝采相信她也会知道,因为,当她在每一场认真和努力的演出之后,当她每一次俯首谢幕的时候,所有台下听众的喝采里也将会有我的掌声。
  生命里充满了无数看似巧合的相知和相遇,艺术品能给人的慰藉也在其中。这种相遇相知的感觉会产生一种迂回反复的影响,象波光一样在人海里逐渐而缓慢地散播出去。
  我想,我的落泪是因为感动于一个生命的努力毕竟不会落空。在浩瀚的人海里,在纷乱的红尘中,没有一个绝对孤独的个体,纵然一生也许都不能相识,但是每一个生命都是互相牵连、互相依傍,也互相影响着的。
  丈夫过来牵起我的手离开,我们两人慢慢地走到街对面的水果摊前,远远地还听到身后西维儿苍凉而又充满了渴望的声音:
  
    “有过那样的一个晚上
    有过那样的一个人……”
  
  街上的灯光好亮,我抬头望过去,好像有一层浑浊的光晕在夜空里浮沉,在温暖的春夜里,这拥挤嘈杂而又荒谬的红尘竟然也有着一份独特的美丽。
  如果你能知道
  曾经有过怎样的一个晚上
  如果你能记起
  曾经有过怎样的一个人……
 
  卷一 初夏
  桐花
  有月亮的晚上
  生命的滋味
  淡淡的花香
  灯火

  卷二 流过的声音
  眠月站
  池畔
  两种时刻
  中年的心情
  写给幸福

  卷三 旁观的心
  孤独的行路者
  严父
  贝壳
  荷叶
  十字路口
  马樱丹
  鸡蛋花
  台湾百合
  争夺
  栀子花
  苦楝
  唯美

  卷四 笔记
  飞翔
  一朵白莲
  静寂的角落
  坚持的长春藤
  关山月
  纯金的心

  卷五 我的选择
  我的选择
  没寄出的信
  悠长的等待
  国庆

  卷六 短歌
  独白
  镜里与镜外
  给我一个岛
  天真纯朴的心
  书与时光
  孤独的树
  此刻
  我的抗议
  寒夜
  困境

  卷七 千山之外
  雾里
  画幅之外的
  写给生命
  街景
  画展
  红尘

  附记